•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诗文故事25则之二

发布时间:2020/9/11 10:20:11

生三大不幸之痛失慈母

白居易是大诗人,又是贤***良吏,诗为民歌,事为民做,其济世为民精神令人高山仰止。

他的诗品和人品交相辉映,成为***民族***传统文化长河里闪光的浪花,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遗产。

诗品寓于诗文里,人品又寓于诗品中,从诗文看诗品,由诗品知人品。挖掘白居易诗文中蕴含着的丰富内容,可以更深刻地了解白居易,更***地感受白居易,更理智地评说白居易,更丰富地认知白居易,从而得到不一样的感慨和享受。

白居易诗文里蕴含有大量的故事,这里选取其中很小一部分以飨各位。


在《襄州别驾府君(府君即白季庚—编者注)事状》里,白居易有一段文字提到了他的母亲:“及别驾府君即世,诸子尚幼,未就师学;夫人亲执《诗》《书》,昼夜教导,循循善诱,未尝已一呵一杖加之,十余年间,诸子皆以文学仕进,******请近,实夫人慈训所致也。”

从这段话可知,白居易的母亲知书达理,又很慈善,白居易弟兄几个从小就受到母亲的亲切教导。元和六年(811),白居易母亲57岁时不幸去世,白居易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写了《慈乌夜啼》诗。慈鸟是体型较小的一种乌鸦,有母慈子孝的美德,故称慈乌。在诗中,白居易以"慈乌"自喻,寄托"***犊情难报,未尽反哺心"的无尽愧恨和哀伤。原诗如下: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百鸟岂无母,尔独哀怨深。
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诗的意思是:

慈乌失去了它的母亲,一直哑哑啼哭,
早晚守着旧树林,整年都不肯飞离。
每天半夜都哀哀啼哭,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泪湿衣襟。
慈乌的啼哭声仿佛在哀诉着自己未能及时尽到反哺孝养之心。
其他各种鸟类难道没有母亲,为什么只有慈乌你特别哀怨?
想必是母恩深重使你承受不住吧!
以前有位名叫吴起的人,母亲去世竟不奔丧。
哀叹这类的人,他们的心真是禽兽不如啊!
慈乌啊慈乌!你真是鸟类中的曾参啊!
(注:曾参是孔子***中以孝心孝行著称的门生。)

白居易母亲的死因,历史***下来的资料十分有限,只在唐代高彦休的笔记小说集《阙史》有记述。高彦休,生平事迹不详,著有唐阙史三卷传于世。兹将有关部分录于后供参考:

公母有心疾,因悍妒得之,及嫠,家苦贫。公与弟不获安居,常索米丏衣于邻郡邑,母昼夜念之,病益甚。公随计宣州,母因忧愤发狂,以苇***自刭,人救之得免。后遍访名医,或发或瘳,常恃二壮婢,厚给衣食,俾扶卫之,一旦稍怠,毙于坎井。时裴晋公为三省,本厅对客,京兆府申堂状***,四座惊愕。薛给事存诚曰:“某所居与白邻,闻其母久苦心疾,叫呼往往达于邻里。”坐客意稍释。他日,晋公独见夕拜谓曰:“前时众中之言,可谓存朝廷大体矣。”夕拜正色曰:“言其实也,非大体也。”由是晋公信其事。后除河南尹、刑部侍郎,皆晋公所拟。

这段文字讲述了白居易的母亲因“心疾”加剧而坠井的经过。在当时,***员家属中有非正常***是件严重事件,因为马上会联想到是不是受到***。如果是,这对朝廷形象的影响是巨大的。白居易当时是京兆府的户曹参***,裴度是京兆尹。下属出现这样的事故,裴度自然也难以接受。幸亏有个叫薛存诚的***员作证,说他与白居易是邻居,知道白居易的母亲患***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发病时大呼小叫,左邻右舍都能听到。听薛存诚这么一说,大家的心才稍稍放宽了一些。裴度还不放心,有***一个人来见薛存诚,问他是不是说了谎话。薛存诚说:“我说的是实情,没有说谎话。”裴度相信了薛存诚的话。后来便一直想法提携白居易。

《旧唐书·白居易传》记载;“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坠井死·”

《新唐书·白居易传》记载:“俄有言‘居易母坠井死’”。

新旧唐书都记载白居易的母亲因“坠井”而死。

  “心疾”有三种解释: 1.劳思、忧愤等引起的疾病。2.***。3.心存嫉妒。疾,通。白居易的母亲的“心疾”该是劳思、忧愤等引起的***。

从一些史料看,白季庚的幼子白幼美在贞元八年(792)九岁时不幸夭折。仅仅过了两年,贞元十年(794)六十六岁的白季庚又因病逝世,当时白氏三兄弟都还是“待业青年”,白季庚一死,家里顿时就失去了擎天支柱。失子、丧夫的沉重打击接踵而***,白居易母亲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贞元十四年(798)白幼文到浮梁做主簿,算是有了收入来源,母亲肩上的担子稍稍减轻了一点,但家庭生活依然没什么改观。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有《伤远行赋》,就记录了他从浮梁背米回洛阳母亲处的艰难行程;“贞元十五年春,吾兄吏于浮梁,分微禄以归养,命余负米而还乡……茫茫兮二千五百里,自鄱阳而归洛阳……”

后来白居易做了***,家庭生活也好不到哪儿。元和五年(810 )四月,白居易左拾遗秩满,唐宪宗送他了个人情,要他挑个地方。他看中京兆府户曹参***的职位,在《奏陈情状》中说:“臣母多病,臣家素贫;甘旨或亏,无以为养;***饵或缺,空致其忧。”可见,自白居易的父亲病逝以来的十六七年间,他的母亲一直有病,家境也一直不好。沉重的生活重担有可能把身体本就不好的这位女主人压得精神出了问题,终于在元和六年(811)四月的***,因病情加剧,女婢一时又没看护好而坠井身亡。

高彦休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874),距离白居易生活的年代也就是一百年多一点,他的一些记述可信度应该高一些。薛存诚受家庭的熏陶,自幼好学,长于诗赋,于贞元年间(785— 804)中进士。薛存诚为***刚直不阿,唐宪宗赞扬他执法不徇私,没有人能代替他。薛存诚又与白居易是近邻,对白居易家的情况应该了解的比别人要多,说的话自然不假。上世纪中叶以来,一些大家说白居易的母亲因为嫁给了自己的舅舅备受精神压力以***于投井***,这种说法网顾唐律舅甥结婚“徒一年”的规定,是荒谬站不住脚的。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白居易诗文故事二十五则之 十一、山寺寻桂子
下一条:诗文故事25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