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eshi6
  • ceshi6
更多>>联系我们

通讯地址:民政局中华北路

联系人:白会长

联系电话:13503852828

电子邮箱:baijuyiwhy@126.com


白居易故里

发布时间:2016/11/24 17:33:45

公元772年白居易出生于新郑东郭宅,846年卒于东都洛阳,度过了七十五年的人生时光。

白居易走的是读书人向往的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他天资聪颖,“及五六岁,便学为诗。九岁,谙识声韵。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以***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二十九岁那年高中进士,三十二岁时,参加书判拔萃科考试,被授予校书郎,从此进入了仕途,一直到七十岁罢太子少傅。从中央到地方,从朝廷要员到一郡主管,四十年的宦海生涯,白居易勤于政务,一生把勤政落实在“兼济”两个字上,努力为百姓谋福祉,不论是兼济天下还是造福一方。

早期,特别是在任翰林学士和左拾遗时期,白居易兼济天下的思想和主张主要是用笔杆子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民间疾苦,做到了直言无忌、敢作敢当。白居易的所作所为,引起了权贵们的忌恨,他们视白居易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元和十年(815年),权贵们终于抓住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头子派人刺杀、白居易***上书要求缉拿凶犯这件事,以其僭越言事的“罪名”,把他贬到江州任司马。

江州贬谪使得白居易远离了朝廷,击碎了他依靠朝廷实现兼济天下的愿望,但也开启了他人生道路上由兼济天下向兼济地方转折的过渡阶段。江州之后,白居易相继出任忠州、杭州和苏州刺史,利用手中的公共资源,任上做了不少民生工程,为一方百姓谋利益,赢得了百姓的拥戴,从而成功地实现了兼济方式由兼济天下向兼济地方的转移。

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二十八日白居易由江州抵达忠州,升任忠州刺史。到***年夏应诏调回长安,虽说白居易在忠州仅仅一年多的时间,但为忠州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忠州今称忠县。在古代,忠州地处偏僻,交通闭塞。面对穷山恶水,白居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忠州百姓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白居易到忠州城西的龙昌寺与寺里的主持清禅***探讨治郡之道,可是通往龙昌寺的山路十分难走,稍不留神就要发生意外。白居易决心要修一条平安路,***不够,就把朝廷拨给自己修寓所的银子也用上了。有人问他:“白大人,您来到这里一不盖寓所二不置车马,反倒修起路来却是为何?是不是要在忠州长住下去?”白居易笑着回答:“为***一任造福一方此乃天职,吾能不尽自己的职责乎?”几个月后,一条平安山道修成了,白居易又捐出自己一个月的俸银,在忠州城东的白桥溪上修了一座石拱桥,当地百姓特地称这座桥为白桥。

在忠州,白居易明明知道种荔枝需要十年才有收获,但还是坚持要种。有人告诉他:“白大人,等您吃到荔枝时您都早已离开这里肯定吃不上了。”白居易听了笑了笑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呗!”白居易并不傻,他就是要把这可爱的珍珠留给忠州百姓,让他们的生活尽快好起来。

忠州百姓没有忘记白居易,几百年之后,明代崇祯三年(1630年)忠州百姓为纪念他特地建造了祠堂,就是 忠州白公祠。白公祠位于重庆忠县忠州镇城西方向长江沿岸,是为纪念***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而修建的祠堂,它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是长江沿岸***的旅游景点。它是与洛阳香山"唐少传白公墓祠"齐名的两座白居易祠之一,始建于明崇祯三年,清道光十年加以扩建。

白居易于长庆二年(822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杭州春多雨,夏秋又常闹干旱,白居易便把兴修水利工程作为***要务。他带领杭州百姓修筑了一条拦湖大坝,人称白公堤,接着又疏浚六井,使百姓又喝上了甘甜的西湖水。

白居易心里想着百姓,行动上为着百姓,深受杭州百姓爱戴。当他离开时,“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杭州百姓含泪为他送行。这场面表达了杭州百姓对他任职三年的认可,充满了杭州百姓对他的深深眷恋。白居易五十八岁起长住洛阳,逐渐进入了晚年。虽然生活清闲了许多,但“兼济”二字仍然牢记在心里。就在他病逝的前两年、在即将走完他的人生之路的当口,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老百姓,欣然把他***一份造福一方百姓的心愿播撒在龙门以南的伊河水面上。如此善举和壮举,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上没有***个人做得出来,就是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做得出这样善举壮举的又有几人?尤其那句“我身虽殁心长在,闇施慈悲与后人”更是感人肺腑,自己身殁了,但心还“长在”,与百姓在一起。这种***死不渝的为民思想已经达到了***的高度。



分享到:
更多...

上一条:研究会历史